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系统科学   118篇
丛书文集   126篇
教育与普及   9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64篇
综合类   5648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4种条件(层重固结法,层重未固结法,孔隙水压力求孔压系数法,孔隙气压力求孔压系数法)下的最终沉降计算方法,和简化的考虑施工加载过程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方法,对某公路高路堤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并与实测资料相比较。结果表明:公路路堤各土层在自重作用下固结已经完成,甚至有超固结,简化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计算方法可以满足计算精度的要求;同时揭示,公路路堤沉降监测与一般地基的沉降监测是不同的,对不同的问题应该研究布设测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机理分析及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质构造、历史原因、人为活动等因素,皖西大别山区水土流失一度严重,流失面积曾高达本区面积的60%。20世纪90年代,经小流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土流失仍是本区突出问题,本文对水土流失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3.
人类活动对滦河源区湿地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考察滦河源区湿地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湿地围封区、轻度放牧区与重度放牧区,进行植被样地调查与采样、土壤调查与采样,并对上述样品做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围封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总盖度达90%以上,地上生物量(干)为250~350g·m-2,表土层土壤密度ρ=0.430g·cm-3,有机质质量含量w(有机质)=204.1g·kg-1;轻度放牧区植被类型单调,总盖度约为70%,地上生物量(干)为100~200g·m-2,ρ=0.670g·cm-3,w(有机质)=147.2g·kg-1;重度放牧区的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其植被总盖度多不足40%,地上生物量(干)不足120g·m-2,ρ=0.886g·cm-3,w(有机质)=45.1g·kg-1,表土层易溶盐质量含量w(易溶盐)=3.974g·kg-1,接近于强度盐化.提出了湿地利用与保护对策:改变传统的放牧模式,建立割草场,大力发展圈养畜牧业;发挥其区位优势,拓展坝上草原及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将自然环境、农牧业生产与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以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4.
BTEX在非饱和土和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规律,利用BTEX模拟轻非水相污染物质,采用土工离心试验技术对BTEX在非饱和土和地下水系统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试验中土样和水样的污染物质量分数,得到了BTEX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迁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BTEX从泄漏点通过非饱和土层向下运移,在地下水位之上形成高质量分数区,并沿地下水面侧向迁移,部分溶解的BTEX在水体扩散。地下水的流动对BTEX的迁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5.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86.
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恢复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通过对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养分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丘陵生态恢复有重要影响,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是改善土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7.
系统分析了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土的化学成分、物理组成的影响,水泥的影响,混合料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影响及施工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18种杂草对重金属的超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60,自引:1,他引:60  
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Cd—Cu—Zn—Pb复合污染的超富集植物缺乏研究,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对东北沈阳地区9科18种田间杂草植物进行其积累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龙葵(Solanum nigrum)地上部Cd和Zn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地上部Cd和Zn的含量大于根部Cd和Zn的含量,具备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基本特征,杂草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这些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与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的大小无关,它们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蒋燚  朱积余 《广西科学》2003,10(4):317-320
1997~ 2 0 0 0年在广西苍梧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的 3年生湿地松林中 ,按相同坡向、坡位、坡度设置 2 0 m× 5m的集雨区、集水槽、蓄水池构成 3个地表径流场 ,其中 为马占相思 (Acacia mangium)纯林 , 为马占相思×湿地松 (Pinuselliotii Engelm)异龄混交林 , 为湿地松纯林 (对照 )。再在 2年生黄皮 (Clausena lansium) 果园设置 4个地表径流观测场 ,设置方法同上 ,其中 ,径流场 A内种扶芳藤 (Euonymusf ortunei)、B内种花生 (Arachishypogaea) ,C内种鸡骨草 (Abrusmollis)、D未间种植物 (对照 )。测定径流场的地表径流量 ,径流的含沙量、淤泥量及其样品中的全 N、全 P2 O5、全 K2 O、有机质和 p H值 ,分析土壤养分的流失 ,评价不同造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 ,马占相思纯林和马占相思与湿地松的异龄混交林 ,水土流失量分别比对照 (湿地松纯林 )减少 5 0 .70 %和 17.77% ,年平均含沙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5 0 .35 %和 4 2 .0 6 % ,黄皮果园间种扶芳藤模式的水土流失量和含沙量分别比对照减少 90 .36 %和 6 5 .78%。  相似文献   
90.
铝胁迫对大豆根际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铝胁迫对大豆根际4种土壤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铝处理对4种土壤酶都有明显的影响;在高铝胁迫下,4种酶的活性都下降,将大大降低土壤的能力;中等铝处理对4种酶的影响有所不同.3个大豆品种在铝对根际土壤酶影响上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